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外汇占款 什么意思(“外汇占款”之再认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05:28:36    


今天,我们重新梳理梳理,在入门的基础上拓展一些内容。

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大家多学习一些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让自己浸淫在大经济环境里,慢慢沉淀。


外汇,大家都知道,是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而外汇占款,是本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注意,外汇占款最终体现为本国货币,我国的外汇占款就是人民币。

要进一步理解外汇占款,就要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

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开始实行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

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国外的钱(外汇)进来后,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国内流通使用。

企业和个人多余的外汇必须卖给指定的商业银行,银行向企业和个人支付等价的人民币;

商业银行又会把外汇卖给央行,央行也需要向银行支付等价的人民币。

央行因购买外汇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人民币,就是我们说的外汇占款

而央行购买来的外汇,则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这里,我们稍微做个区别,

一个“央行向商业银行购买外汇”的交易,产生了两个概念,

一个“外汇储备”,一个“外汇占款”,好似一个事物的两面。

那么,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从数据金额上看,是不是相等?它俩有没有区别?

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俩的记账方式不同。

我在前面就强调了外汇占款实际上是人民币,因此它以人民币记账,且以历史成本的方式记账,具体金额就是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

而外汇储备实质上为外汇资产,以美元记账,以时点的美元价值记账,类似会计上的公允价值。

从会计的角度来讲,历史成本是不变的,而公允价值是会变动的。

所以,交易完后的外汇占款是个固定值,而外汇储备是个变动值。

外汇储备会随着它的估值而变动,

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一个自然是汇率的变动,另一个是外汇资产本身的价值变动。

比如外汇资产里有投资类资产,美元债券,

当债券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就会上升,那么,外汇资产的估值就会上升。

好,针对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我们简单做个解释,

往后在日常业务运用和交流时,不要用错了词汇。


我们接着说回“外汇占款”,

大家再回头感受外汇占款形成的过程,会发现,

外汇占款最终体现为,央行向市场投放了人民币,也是投放了流动性。

央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最典型的概括:央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 央行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 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进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地发展。

央行虽然有发行人民币的权利,但它也需要通过管理“基础货币投放”来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市场上的钱太多,容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对口袋里的钱越来越没安全感;

市场上的钱太少,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老百姓感觉日子也不好过,对未来没了希望。

“基础货币投放”,要想做得好,是一个专业的技术活。

基础货币投放,包括主动投放和被动投放两个方式。

我们说的外汇占款,

外汇进来了,央行就必须购买并支付人民币,就是一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行为。

当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较多时,“主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投放就要相应减少一些,才能实现整个市场总量的相对平衡。

“主动投放”主要通过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其中,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又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央行票据。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也可以向市场收回流动性。

当外汇占款数额较大时,就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收回流动性。

我们在《央行票据与货币政策工具》分别提过每一类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

详细的可以回看文章,这里做个思维导图。

总结一下,

外汇占款是一种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则可以主动投放或者收回基础货币。

那么,外汇占款快速扩张造成的“负面效应”,就需要靠货币政策工具去调节。

从前,我们看外汇占款是外汇占款;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

在此之后,你要知道,二者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


下面,看看在实践中,央行是怎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外汇占款的影响。

我国在过去主要是出口型经济结构,

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出口业务快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

因为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央行不得不向市场投放大量的人民币。

我拉了从2000年到2022年之间22年的一个数据,

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的外汇占款快速扩张,达到了最高点27.29万亿;

在此之后回落,基本保持在21万亿左右的规模。

外汇占款快速扩张,意味着央行因购买外汇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在快速上升,

市场上的基础货币量不是说越多越好,要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在这期间,央行就需要通过“主动”的方式来调整市场上的基础货币总量。

一开始,主要选择了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存款准备金率”去调节,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向市场收回流动性。

所以,我们可以从数据上看到存款准备金率,从2000年逐步提高,在2010-2014年保持着高位,

2011年,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更是高达21.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9.5%。

现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还记得是多少吗?

  1. 大型银行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9.25%;
  2. 中型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存款准备金率7.25%;
  3. 小型银行包括40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存款准备金率5.0%。

此前的文章中,我分析过三类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力度,

其中,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去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最简单,效果最明显,同时影响也非常大。

但凡效果显著且影响力度大的工具,并不适合运用在波动频繁的场景中,容易加剧市场的剧烈波动。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不适宜作为一个日常调控的工具来使用。

毕竟外汇占款的变化是存在波动的,

如果存款准备金率跟着外汇占款的波动进行即时调整,外汇占款多一点就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外汇占款少一点就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反而会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因此,后续央行就开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的央行票据和回购业务来配合调节外汇占款带来的影响。

2013年以后,更多的调控工具被创设出来,像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等。

有了更多自主的调控工具后,

在外汇占款面前,央行逐步占据了主动权,这样更有利于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管理。


之前,都是从指标的量级规模上开始去认识指标,

今天,我们以量级规模做个结尾。

当前,我国的外汇占款基本维持在21万亿左右的规模。

从2017年开始就基本保持这样的一个水平,21万亿到22万亿之间。

外汇占款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的资产,纳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大家知道,外汇占款占央行总资产大概多少比例吗?

我们以2022年底的数据为例看看,

2022年末,外汇占款214712.28亿元;央行总资产416783.78亿元,

外汇占款占比约51.51%,占了一半的比例。

好了,就到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