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9 08:11:32
在历史上,开国皇帝往往使用太祖、高祖等庙号,而之后的皇帝则使用太宗、高宗等庙号。其中,圣善周闻曰宣,庙号“宣宗”的皇帝,一般都是有所作为,使王朝中兴,达到盛世。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有5位宣宗皇帝,除了明宣宗,你还知道哪一位?
一、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即位后,勤于朝政,孜孜求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在对外作战上,他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河湟,设置归义军。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对此,欧阳修曾评价道: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二、北辽宣宗耶律淳
辽宣宗耶律淳(1063年—1122年),小字涅里,契丹族,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北辽第一任皇帝。耶律淳曾任彰圣军节度使、东京留守、南京留守、都元帅,封秦晋国王。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连续攻陷辽国的上京和中京,天祚帝逃入夹山,群臣拥立耶律淳为帝,号天锡皇帝,建立北辽。
耶律淳继位后,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使奉表金国,乞为附庸。但事情尚未完成,耶律淳便于同年六月病逝,终年六十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燕京西香山永安陵。对此,在笔者看来,耶律淳的生平和表现,显然不符合宣宗皇帝的内涵。至于耶律淳建立的北辽,更是昙花一现,所以在历史上存在感极低。
三、金宣宗完颜珣
完颜珣(1163年4月18日-1224年1月14日),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9月22日-1224年1月14日)。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蒙金议和,随后金宣宗南迁到达汴京,此举触怒蒙古帝国,战争再起。金宣宗对外措施失误频繁,直接导致金朝灭亡。他先向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求和,又与西夏断交,并且不顾左相徒单镒反对将都城由中都迁往汴京,并且发动对南宋的战争,使得金朝腹背受敌。
元光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224年1月14日),金宣宗在内外交困中走完了他的一生,病死于南京开封府。时年61岁,死后的庙号为宣宗,谥号为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金宣宗去世十年后,金朝正式灭亡。
纵观金宣宗的一生,最应当做的是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攻势,但此君却四处树敌,打了一系列毫无意义且损失惨重的战争,可以说愚蠢至极,而他最终侥幸避免沦为亡国君,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四、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宣德”。洪熙元年(1425年),在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后,朱瞻基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朱瞻基重视整顿吏治,任用“三杨”、蹇义、夏原吉等人。他还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这促进了明朝国力的恢复。
并且,朱瞻基在位时,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趾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宁、隆庆诸城。由此,明宣宗和父亲明仁宗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这促使其完全配得上宣宗的庙号。
五、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宣宗即帝位。他励精图治,振衰除弊。比如对漕运盐政实行变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而且清宣宗从即位初,就不断发布上谕,对外严禁鸦片的输入,对内禁止鸦片的贩卖、吸食和罂粟的种植。
不过,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清朝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清宣宗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对于清宣宗来说,功过并存,并且,在他去世后,清朝的衰落也是难以扭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