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奉天府是哪里(你以为这是上海?其实是奉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7 08:51:16    

奉天,是沈阳的旧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沈阳设奉天府。奉天之名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沈阳(奉天)。

下面一组老照片,为30年代日军摄影师拍摄,反映的是日军占领下的奉天城市面貌。照片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带着浓重的历史底色。这些老建筑,是沈阳城历史的“活化石”。照片搜集不易,值得收藏!

站在奉天驿(今沈阳火车站)楼上远眺中山路,笔直的街道,林立的楼房,勾勒出了30年代沈阳独特的天际线。大街上车水马龙,路旁停着很多黄包车。楼顶上矗立有日文广告牌。

中山路的前身为昭德大街,始建于1905年。1919年更名为“浪速通”。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浪速通和五纬路合称为中山路,并沿用至今。

这是奉天城小西边门附近的景象。拱形的铁艺门头上有“陪都重镇”四个大字。最上部还有二龙戏珠造型的装饰,因此当地人也称之为龙门。位置大体上就在今市政府广场南端中部。

康熙年间,沈阳城外筑起了郭墙,设有八个边门。小西门是历代清帝来盛京必经之路。1942年,日伪强行收缴民间金属器材,将龙门拆除。如今的小西门,只剩下一个地名了。

照片中这座大楼,就是当时的奉天满蒙毛织百货商店,楼高5层,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大楼上垂下的条幅上写着祝贺国际产品贸易大会等字样。满蒙毛织百货店,也就是后来的沈阳市第一百货商店。后来,由于城市规划需要,大楼被拆除。

这是当时的奉天火车站,也叫“奉天驿”,站房前有大广场。近百年来,沈阳站建筑外观几乎没有变化,但它的命运却颇为曲折。

日军占领东北期间,将掠夺的大量物资从这里转运到大连后运回日本。1950年,该火车站改名为“沈阳站”。这座古老的建筑,体现着老沈阳独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照片中是一个老院子,大门口的左侧挂着“独立守备队司令部”的牌子。这就是当时日本关东军设在奉天的第一独立守备队所在地。

该建筑始建于1929年,期初是准备作为汤玉麟的官邸。九一八事变后,由日伪接续建成,这里一度成为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司令部驻扎地。

这是当时的太原街街景。1919年,日本侵略者强制将满洲铁路附属地所有的街道都改用日本名称,这条街也屈辱地被贯名为“春日町”。

如今,走在沈阳太原街商业步行街,映入眼帘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里是中国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这是1932年的奉天市政公署,位于沈河区市府大路260号,市府广场西侧。门口有伪军士兵在站岗,悬挂着伪满洲国国旗。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将沈阳改为奉天。并迫不及待地在奉天市政公署前挂起了伪满洲国国旗。如今,这里是沈阳市市民服务中心。

1932年的奉天文庙景象。庙宇始建于清天聪三年(1629年),此后历次修造,规模逐渐变大。分为东西两院,东为圣庙、西为学宫。

然而,到了上世纪20年代,文庙逐渐败落。文庙西院学宫,长期被县教育会劝农所占用。1954年,文庙被拆除,成为朝阳街小学的操场。

这是当时的奉天大帅府,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看上去十分气派。这里是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

帅府内主要建筑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大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者,现为张氏帅府博物馆、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

1932年,奉天浪速通高等女校校园面貌,几栋教学楼为3层砖石结构建筑。学校始建于1921年,由日本人创办,旧址位于和平区北五马路41号。

1946年,改为私立济民女子学校。1955年成为沈阳市第四十中学,次年改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中学,1984年改为独立高中。

街角这栋建筑,是当时奉天满洲电报会社所在地。这座位于和平区中山路上八一公园的东南侧的白色三层建筑,曾是东北最大的通讯枢纽、信息大动脉。沈阳解放后,这里继续作为沈阳市内和长途电话及电报业务的中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当时的沈阳东北大学。这所大学创建于1923年,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成为该校的首任校长。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张学良邀请来东北大学,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当年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由文、法、理、工、教育五个学院组成的综合性大学。

30年代的奉天“平安广场”,街道上有汽车、马车、黄包车,还有骑自行的。该广场始建于1922年,位于位民主路、太原街、南二马路和裕民胡同交汇处民国时期称“中正广场”,解放后改称为“民主广场”。

一名男孩站在操场边上,观看学生们体育锻炼。这里就是当时的满州教育专门学校附属千代田小学。该校创建于1924年。1949年,在原址上成立东北第一育才小学。现为东北育才学校北校区,主体教学楼仍在使用。

这是当时奉天“中华公园”内的景象。中华公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当地一沈姓士绅修建,当时叫万泉园。万泉垂钓、万泉莲舟被誉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景观。

后来,这里改名为中华公园。在过去,这里还经常举行传统的小河沿庙会,非常热闹。1932年,中华公园改称“万泉公园”。

1932年,位于沈阳故宫大清门西侧的这座牌坊叫“武功坊”。三间四柱三楼牌坊,看上去非常气派。而与之对应的,是位于东侧的另一座牌坊叫“文德坊”,这两座牌坊都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

照片中这所学校,就是当时的奉天中学校,位于现在的和平区南昌街13号。该校创建于1934年,为民国时期第一所国立高中,专门招收当时在北平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中学生。1996年,该校定名为东北中山中学。

这条街道,就是沈阳著名的中华路。这条街始建于1910年,当时叫沈阳大街,是一条石子路。1919年,改称千代田通。1942年,在马路中间铺设铁轨,设有轨电车。1946年改名中华路。

这座欧洲建筑风格大楼,叫“大和宾馆”,始建于1927年,共七层。整个建筑呈“日”字形,是当年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当时规定只有少数日本军官才有资格进入。

九一八事变中,这里成为日军的指挥部。解放后更名为“辽宁宾馆”,作为侵华历史的重要见证,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塔,当地人叫“西塔,全称是西塔延寿寺。该塔始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乾隆皇帝曾题写匾额“金粟祥光”,悬挂在延寿寺的大殿之上。由于年代久远,西塔塔身出现了严重的风化坍塌现象,1968年拆除。1998年,沈阳市复建西塔。

1932年,奉系军阀时期的奉天省政府旧址,这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大门口设有岗亭,门前广场上,有很多拉黄包车的师傅在等待拉客。

这是满铁奉天公所旧照。始建于1909年,满铁在景佑宫基础上修建。1924年重建。满铁奉天公所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特殊组织,在九一八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以后,这里曾为沈阳市立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少儿图书馆。

这是当时的奉天加茂町公会堂,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原建筑现已无存,现址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所在地。

30年代,奉天郊外,横跨在浑河之上的中线桥。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上,建有上行、下行和中线三座铁桥,其中以中线桥为最长。中线桥为23孔上承桁梁铁桥,全长819米,1903年修建。是沈阳历史最悠久、最长的铁路桥。

这就是当时的奉天横滨正金银行支店,始建于1924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西侧。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曾利用这里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解放前曾为远东银行,现为沈阳市工商银行用房、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奉天皇寺碑坊。皇寺始建于1636年。全名为莲花净土实胜寺,是一座皇家寺院。在寺南南西大道上,矗立有一对三间四柱飞檐斗拱木牌楼。在过去,"皇寺鸣钟"是盛京八景之一。

这是奉天四平街小西门景象。四平街即今天沈阳中街路。街道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这条商业街很繁华,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结束语:回顾这些老照片,不仅让人感慨,沈阳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浸润着历史的底色。叹古惜今,现在的沈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我们相信,沈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