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9:07:58
1、吼狮石, 从温泉去白龙桥路下,磴道右侧有一巨石,上部丛生龙须草,很像一头怒吼的雄狮,刻有“石作狮吼”四字。
2、龙虎斗, 白龙潭右侧,有一巨石如猛虎。其前有古枫和紫藤相互缠绕,好似蛟龙,合称“龙虎斗”。
3、龙头石,在白龙桥上方左岸,有一巨石,隔溪相对,形似龙头,石上刻有“龙头”二字,为董必武手书。
4、醉石, 温泉至汤岭道中,近鸣弦泉,有一斜立巨石,上刻“醉石”两字。旧传李白曾在这里饮酒听泉,乐而忘返,醉卧石旁,所以名为醉石。一说李白醉后,曾绕石三呼,故名。醉石,是一块不生根的花岗岩“转石”,兀立溪旁,与附近山峰不相连。在高约5米的横断面上,可见互相平行的垂直裂隙,与附近山峰倾斜的似层状裂隙迥然不同,因此断定为“外来之客”。
5、老鹰石,从白龙桥上朝西北方向仰望,可见桃花峰顶有一石如鹰,展翅欲飞,称为“老腾石”。
张公背张婆站在白龙桥上,仰望西北方向,可见桃花峰畔有两石相并,好象人背着人迈步登山,俗称“张公背张婆”。
6、刘海戏金蝠,过三叠泉,可见岩上坐着一个石人,下面有一巨形石蛙,两石构成一景,名为“刘海戏金蟾”。
7、试剑石, 过鸣弦泉、落星泉后,可见一巨石分裂为二,犹如利剑劈开,岩壁刻有“试剑石”三字。
8、钓矶,在汤泉左侧溪畔,有巨石一方。传为元代高士郑玉垂钓处,人称“郑公钓砚”。有石板引桥可登石顶,石上刻有“黄山仙镜”四字。
9、呼龙石,在白龙溪侧,石上刻有“呼龙石”三字。
10、麟石,在虎头岩溪中,距丹非仅数步,有一纤小巧石,人称麟石。
11、笠人石,在汤岭上,有石如人,戴笠而立。
12、停赏石,在醉石旁。泉水从石壁淙淙流过,阳光照射其上,洁白如雪,故名停雪石。
13、回澜石, 在白龙桥上方。桃花溪水奔腾而下,有巨石力挽在澜,致使溪水徐行缓流。石上刻有“回澜石”三字。
14、朱砂石,在朱砂峰下,石呈赭色,故名。
15、龙吟石,在白龙桥上方,桃花溪与白龙溪汇合处,有一巨石,被溪水冲击,声似“龙吟”。巨石上刻有“且听龙吟”四字。
15、壁虎攀壁,在青鸾桥东侧的悬崖峭壁上,有一石似壁虎,作沿壁攀登状,故名。
16、蜡烛石,过金沙岭,道有山谷中,有两根有柱,并列耸立,酷似一对蜡烛,顶上烛泪斑斑,好象刚刚点过。清人曹来复有诗咏景:“露滴蜡泪流,云起篆烟浮。寂寂空山里,仙人好夜游。”
17、碰头石,在金沙岭下,路旁有巨石伸向路面,人行至此,如不当心,容易碰头,俗名“碰头石”。
18、松鼠跳天都,在玉屏楼前向东眺望,可见耕云峰上一巧石,酷似活泼逗人的小松鼠,拖着尾巴,想越过万丈巨壑,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故名“松鼠跳天都”。
19、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在。石在长10余米,宽仅1米,有如鲫鱼之背,两侧万丈渊谷,深邃莫测。清人许全治有诗记其险:“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游人尽是批麟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20、二僧朝天都,在天都新道。站在万仞壁,可见左下方有两块巨石似人,面向天都,如作揖状,名为“二僧朝天都”。
21、仙桃石,在天都峰上。过鲫鱼背,穿过第一个石洞,回首可见洞顶有三个圆石相垒,形如一盘蟠桃。游人联想《西游记》里的神活故事,疑为孙悟空自空中扔下的仙桃,落地为石。
22、仙人把洞门,在天都峰上。第二个石涧外,有巧石如醉仙斜卧,人称“仙人把洞门”。
23、天桥,在天都峰上。自天都峰脚,沿“天梯”向上攀登三里,有一道石屏风,上刻“天上玉屏”四字。前有一巨石,横架于两山之间,成为天然石桥,白云翻滚桥下,谓之“天桥”。
24、孔雀戏莲花,在莲蕊峰腰。巧石似一只美丽的孔雀,头向好似新莲初绽的莲花峰,雀身及长尾附着在莲蕊峰壁上,形象逼真,名为“孔雀戏莲花”。
25、采莲船,莲蕊峰顶一石如船,远看有帆有舵,漂荡在含苞待放的莲蕊之上,称为“采莲船”。云海起时,更象一叶扁舟泛游黄海,又名“渡云船”。清人许全治有诗:“不载张骞入斗牛,溯洄银汉泊峰头。桡停独候探花客,好采芙蓉过十洲。”
25、望夫石,在玉屏峰西侧。从玉屏楼西行,站在“大士岩”前看,岩壁边有一巧石,如少妇立石台上,面对深壑,似在盼望远行的丈夫归来,故名“望夫石”。
27、象鼻石,在玉屏楼右侧。一巨石如大象蹲状,头部有石柱翘起,酷似象鼻。
28、青狮石,在玉屏楼左侧。迎客松旁有一巨石如雄狮,与象石合称“青狮、白象”。
29、仙人飘海,在石笋在。从玉屏楼远眺,右前方石笋在上一石如人,身上衣带被风吹起,飘逸潇洒。四周云海翻腾时,被喻为传说中的仙人飘海游蓬莱。
30、羊子过江,在石笋在。“仙人飘海”附近,一只石羊微露云表。从天都峰观看,形象通真,逗人喜爱。风起云动,羊亦活跃,似欲渡江远行。
31、一线天,在文殊洞下方。登玉屏,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狭长石巷,宽处2米,窄处仅半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窥天一线。清人李雯有诗:“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
32、蓬莱三岛 ,过“一线天”,回首可见三座参差不齐的小石峰,峰上奇松挺拔。每当云雾缭绕,峰尖微露,似海中岛屿,人们喻为神话中的蓬莱仙境。“三岛”两旁,有“飞鱼”、“鹦哥”等奇石。
33、童子拜观音,在耕云峰侧。立天都峰脚,可见“天梯”旁亭亭玉立的石人,酷似古装仕女。正面又有一石,酷似跪地下拜的童子。两块巧石,构成一幅神话图景——童子拜观音。此外,松谷庵上方,有两石对峙,大者若合掌趺坐,小者若鞠躬下拜,亦称“童子拜观音”。
34、犀牛望月,在蒲团松下,眺望玉屏峰盘道左边,陡峭的牛鼻峰上,有两头石牛,昂首仰望长空。特别是较小的石牛,神态更为活泼,人称“犀牛望月”。
35、金鸡叫天门 ,在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腰老人峰上,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清人洪惟有诗:“一声高唱天门开,迎来东方红日来。职在司晨无计较,宁以峭壁不高飞。”岩壁有石刻“空中闻天鸡”五字。
36、老鹰抓鸡 ,在“金鸡”背后,有大石如苍鹰,两石搭配,构成“老鹰抓鸡”一景。
37、五老上天都,从龙蟠坡上回头看老人峰,“金鸡”已不见,却见五石如五位老翁,携手持杖,向天都峰攀登,形象生动。
38、镜子石,半山寺至天门坎道中,路旁一石,平面如镜,称为“镜子石”,又称“美女照镜”。
39、姐妹放羊,从龙蟠坡远眺,在莲花峰右侧的山岗上,有两石并列,形如姐妹。面前一片矮脚古松,宛如羊群。松石搭配,构成“姐妹放羊”之奇景。
40、龟鱼石,在天门坎下,路旁有石如龟鱼,称为“龟鱼石”。飞鱼石 “蓬莱三岛”右侧山峰上,有一巧石,状如飞鱼,宛然生动。
41、鹦哥石,在“飞鱼石”对面山峰上,有一石形似“鹦哥”。
42、兔儿望月, 过横云石,上天门坎,可见坎下一峰,上有巧石如兔,仰头朝天,俗称“兔儿望月”。
44、姜太公钓鱼, 从玉屏楼向左前方俯视,可见天都峰下侧有一奇石,状如老翁端坐,持杆垂钓,称之为“姜太公钓鱼”,俗称“仙人下轿”。
45、指路石,在蒲团松后面,峰腰有一奇石如掌,食指朝天,名为指路石。
46、凤凰石,在玉屏峰前,山峰上有一石如凤凰,旧传早在轩辕黄帝时,曾有凤凰飞来,变化为石。
47、鹦鹉石,蒲团松东侧,有一巧石,酷似一只小鹦鹉。
48、石榴石,在玉屏峰右侧立雪台东边,有巧石如石榴,石上生长一棵奇松,似石榴叶。
49、猴子观海, 自清凉顶北望狮子峰前,一石如猴,蹲于峰顶,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云雾消散后,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今属黄山市)的田野风光,亦名“猴子望太平”。
50、仙人下棋,从曙光亭东眺,在上升、始信两峰间,有一排巧石,象是几个身穿道袍、头挽发髻的道士。其中两人对坐,如棋手对弈,中间有一棵古松,树冠平整如棋枰,名为“仙人下棋”。
51、丞相观棋, 在“仙人下棋”右边,有石高矗如人,身穿古服,头戴纱帽,两手拢在背后,似袖手旁观,名为“丞相观棋”。
52、仙人背包,在“仙人下棋”左边,有一巧石如人,背负一袋宝物,称为“仙人背包”。因在“丞相”对面,又如身背葫芦的“侍童”。
53、十八罗汉朝南海,在始信峰与仙人峰之间,有一排石人。有的矗立峰头,有的静坐松下,有的手持雨伞,有的携杖缓行,形态各异,都面向南方,人称“十八罗汉朝南海”。
54、梦笔生花, 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顶巅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清人项敝有诗:“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
55、老翁钓鱼 ,在散花坞笔架右侧,有奇石似老翁垂钓。
56、猪八戒吃西瓜,在后海。从清凉台北眺,右边有一石柱,上一巧石直立,状似身穿僧衣的猪八戒。对面另一岩柱顶上,有一块经风化残留下来的圆石,犹如西瓜,两者构成“猪八戒吃西瓜”。
57、骆驼石,在散花坞。从观景台向左前方眺望,在笔架峰的左侧,有一石形如骆驼,故名。
58、飞来钟,在散花坞。“骆驼石”的左侧,一石如古钟,似从外空飞至峰顶,名为“飞来钟”。
59、仙人晒靴, 西海排云亭前左侧近处,峰顶有一石如古代靴子,倒置在石台上,名为“仙人晒靴”。
60、仙女绣花,在排云亭前,向左眺望,远处高峰上有一巧石似少女,面前有一奇松,如绣花台绷,美名“仙女绣花”。
61、仙人踩高跷,在排云亭前,远瞰正前方有一石如人,独立于另一石柱上,接触面很小。云雾缭绕时望去,酷似民间歌舞“踩高跷”。
62、武松打虎,西海排云亭右数峰腰,有石似勇士,威武雄壮,右手握拳,振臂欲击;下边有一石如卧虎,昂首而吼,两石组合成景,取名“武松打虎”。
63、仙女打琴,在西海排云亭前左高峰,有巧石如人状,前面紧挨着有石如琴。两石构成一景,名为“仙女弹琴”,俗称“仙女打琴”。
64、猫头鹰,在排云亭左前方,可见一石,状似猫头鹰。天狗 西海排云亭前,朝左数峰眺望,在“仙女绣花”左侧,有一巧石独立峰巅,形状似狗,昂头朝天,人称“天狗”。
65、牌坊石,在排云亭左前方,可见一巨大石壁,耸立于深壑峰海之中,状似古代的牌坊。
66、达摩面壁,在狮子峰顶上向西眺望,有巧石屹立在丹霞峰前,状如僧人,身披袈裟,因喻为佛教禅宗祖师达摩面壁。
67、飞来石, 在平天豇西端的峰头上,有一巨石耸立。在光明顶、天海、排云亭等处都能看到。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1.5至2.5米,重约360吨。其下为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亦名“仙桃峰”。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记载:黄山飞来石有三处。另外两处,一在翠微峰侧,一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68、鸽子石 ,从气象站去西海,前行不远,路旁有一小峰。峰巅有巧石似鸽子,形象逼真,故名。
69、龟蛇守云梯在,莲花峰脚,百步云梯上,两旁各有一块巧石,一如龟,一似蛇,如共守云梯。
70、老僧入定,在百步云梯对面,容成峰下有一怪石,高约丈余,宛如身披袈裟、头戴僧冠的和尚趺坐静修,通称“老僧入定”。如云雾缭绕,云海形成时,又称“老僧观海”。
71、鳌鱼吃螺蛳,下百步云梯眺望鳌鱼峰,可见“鳌鱼”张大着嘴巴,似要吞食前面状如螺蛳的几个圆石,人称“鳌鱼吃螺蛳”。
72、螯鱼驮金龟,在光明顶,隔天海观鳌鱼峰,可见峰脊有巧石似龟,昂首向前。峰石结合,构成“鳌鱼驮金龟”一景。有云海时,此景更是妙趣横生。
73、金龟跳海,在莲花沟预,左侧有一巧石,长1.5米,宽1米,状如龟,头伸向云海荡漾的山壑,名为“金龟跳海”。
74、猫石,在莲花洞前,奇峰嶙峋,一峰顶端有巧石如猫,两耳直竖,首尾俱全。
75、慈航石,在炼丹台左侧,有一巧石,形状如船,因近古大悲院,佛家起名“慈航石”。
76、法袋石,在炼丹台右,有一石形似寺院中弥勒佛的法袋,故名。
77、杵白石,在炼丹峰下,洗药溪中。古人附会,轩辕黄帝曾在此捣药炼丹,故名。此外,普贤洞下亦有一个杵白石。
78、双龟石 ,在石门峰上。两崖夹谷,有巨石横架如桥,两边又各有一块巨石,形状如龟,长约10米,人可通行。
79、猿猴石,在“双龟石”左侧,有一石形如猿猴。
80、琴台石,在始信峰顶。巨石前有古松,名聚音松。清代名士江丽田曾在此独坐抚琴,人称江丽田琴台。附近有“寒江子独坐”的碑记。另外,在云谷寺“狮子滚球”的东北面,也有一块琴台石,附近刻有“清音”二字。
81、立佛石,在石笋缸右侧,有一石如佛像,满面慈容,似在低眉顾望众生。
82、小鸟石,在曙光亭观“二仙下棋”,左侧仙人头上有一小石如鸟,似在展翅欲飞。
83、动石, 始信峰顶有一巨石,用手推扶,似有摇动感,故名。
84、仙人榜,过九龙瀑,经开门石,路旁有一块巨石,高约30米,石上隐隐约约似有字迹,俗称“仙人榜”。清人曹来复题咏:“擘窠宇飞动,扪读不分明。仙人在天上,岂亦重科名?”
85、狮子滚球,在丞相源后溪中,有巨石如雄狮,有石级可登狮背,其西有一大圆石,合称“狮子滚球”。
86、喜鹊登梅,过入胜亭上行不远,有石桥横跨溪上。在桥上仰视前面两峰间,有一怪石吃立在峰巅,状如喜鹊。其旁有一棵青松似古梅,松石揉合成景,称为“喜鹊登梅”。沿去皮篷的小路行百米,回头再看“喜鹊登梅”的喜鹊,已变成身穿道袍的仙人,仙人拾着右臂,手指登山盘道,名“仙人指路”。曹来复曾有诗记:“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出山去,到处指迷途。”
87、双猫捕鼠,过“喜鹊登梅”前行,仰望打鼓峰上,有一石似鼠,神情慌张;两边怪石如猫,在窥视老鼠动向,组成双猫捕鼠的奇景。
88、老僧采药,在“双猫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状如身披袈裟的僧人;面前一片奇松,状似百药,景名为“老僧采药”。
90、苏武牧羊,打鼓峰腰,一石似人;石边一棵孤松,好象牧杆,前面一片矮林,在云雾中犹如羊群。松石搭配,合成一幅牧羊图,附会历史故事,名为“苏武牧羊”。
91、七巧石,在白鹅岭,下盘道右侧,有大小七块岩石,形状不一,天然巧叠在一起,协调和谐,名为“七巧石”。
92、五老荡船, 下白鹅岭俯视,贡阳山畔有五块巧石,形如五位老翁相聚一起,在云雾弥漫时,似在摇橹操舵,荡船于海上。
93、石鼓, 从白鹅岭向右远眺,一峰顶有石如鼓,似与峰不连,象从天际飞来。
94、仙人翻桌,在石鼓峰下,有一柱峰,峰顶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人称“仙人翻桌”。
95、天鹅孵蛋 ,鸡公峰前一块巧石,形状似鹅,身下有许多圆形卵石,如在精心孵蛋。
96、小梦笔生花,在“天鹅孵蛋”附近,有伞状石松,覆盖一石柱,人称“小梦笔生花”。
97、天狗望月, 过白鹅岭,下“四百踏”,前眺对面石峰上,有巧石如狗,昂头仰望长空。
98、介子背母,在“天狗望月”附近,峰腰有两石相并,好似人背着人。联想“介之推背母隐居绵山”的故事,故称此景为“介子背母”。
99、猴子捧桃,在去皮篷的三岔路口,右眺山峦间有巨石,独立如猴状,手里捧着石桃,故名。因石桃也象一只猴子,俗有“猴子抱猴子”之名。
100、净瓶石,在皮篷前,石形似瓶。
101、海航石,在石鼓峰后,山壑幽深,云雾弥漫,状如大海。一石如船,飘流于海上,故名。
102、老鹰展翅,在皮篷景区内,由东向西,山顶有奇石,似老鹰展翅。
103、仙人观榜 ,在后山二道亭前,仰视宝塔峰下,有石兀立,宛如道人,头戴古冠,身穿道袍。隔涧有块长方形的石匾,远望似,有字迹,高悬于飞龙峰头,叫“天榜”。石人凝目仰观天榜,若有所思,人称“仙人观榜”。
104、仙人铺路,过二道亭,前行里许,跨过小溪,绕宝塔峰曲折而上,磴道陡峭,云雾缭绕。旧传这里原是悬崖峭壁,磴道无法铺设,后来宝塔峰风化,倒塌半边山岩,使宝塔峰更象宝塔;塌下的岩石,恰好填在绝壁危岩处,故名“仙人铺路”。后人又用塌下来的碎石,铺平路基,建成盘道。
105、三尊大佛,在后山三道亭俯瞰宝塔峰,峰上有三块大石,如三尊大佛,一字斜排在松间,异常壮观。
106、卧虎石 ,在松谷庵乌龙潭上方,有巨石如卧地老虎。石壁刻有“卧虎”二字。
107、关公挡曹,在上升峰腰,直立二石如人,一上一下,相互对峙。在上者,气宇轩昂,威武雄壮,顶生奇松一棵,恰如武将的盔缨;在下者,头戴平顶小帽,身着古服,神色慌张不定。两石称为“关公挡曹”。栩栩如生,天成佳景。
108、老虎驮羊, 从后山三道亭回观鸡公峰,可见峰畔有一石如虎,背上有巧石似羊,两石组成“老虎驮羊”。
109、马蹄石,在芙蓉峰下,石上凹痕如马蹄迹,共有二、三十处,深者约30厘米,浅者约5厘米。旧传为轩辕黄帝进山采药,骑马留下的痕迹。
110、马头石,在青牛溪上,有一怪石,似烈马昂首嘶鸣。
111、太白醉,酒在十八道弯下边,从“仙人铺路”到二道亭,仰视右侧山峰上,一石如人,醉态可掬。
112、海豹爬壁,在松谷庵二道亭下,东侧崖壁上,有石似海豹,向崖壁上爬行,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