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独孤姓有什么名人(隋文帝皇后——独孤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31 10:08:03    

独孤氏,隋文帝杨坚后,北周云中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北周的名将,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官拜上柱国大都督,被封为河内公,可谓名门望族。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被许配给杨坚做妻子,时年十四岁。

隋文帝即位之后,封独孤氏为皇后。据史书记载独孤皇后懂礼貌、识大体,崇尚节约,公私分明,很有政治才能。朝廷大臣曾感叹“有此国母乃大隋之幸”。

出身显赫,一门三后

独孤氏的祖先出自于漠北的鲜卑族。随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迁,最终定居在中原境内,其父独孤信雄才大略,曾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后来在北周政权中享有崇高地位,出任大司马。后被封为河内公,是北周的建国功臣。

公元543年,独孤信家中又添了一个女儿,她是独孤信最小的女儿。因为生在将门,时常听父亲讲征战沙场的故事,这个小女儿自幼便不喜欢女红等家事,而偏爱读书,独孤信对她尤为宠爱,视作掌上明珠。

独孤信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看人也是眼光独到,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后来成为北周明帝的宇文毓,大女儿因此成为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后被追封为“贞元皇后”。独孤氏十四岁那一年,便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面如满月,眸如点漆,而且举止端庄,知书达理,许多名门望族的子弟都纷纷慕名前去求婚。作为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独孤迦罗被父亲许配给了杨坚,也就是日后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母仪天下,成为皇后。

一门三皇后,历史罕见,也被传为佳话。独孤氏嫁给杨坚属于门当户对,同样的政治环境、家庭熏陶,让他们之间很有共同语言,独孤氏比杨坚小八岁,嫁给杨坚时正值妙龄,人也漂亮,属于那种美丽又大方、温柔又贤惠型的。最重要的一点,名门之后的独孤氏家教甚好,知书达理,“柔顺恭孝,不失妇道”。独孤氏父母早亡,所以对长辈非常尊敬,懂礼貌、识大体,绝对是中国优良好儿媳,“见公卿有父母者,每为致礼焉”,朝中上下无人不夸,在当时也是声名远播的。夫妻感情十分和睦,举案齐眉,杨坚还曾发誓,日后不再与其他女子欢好、生子。

巾帼不让须眉,崇尚节约,公私分明

据《隋书》记载,独孤氏很有政治才能,“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最早在杨坚称帝这件大事上,独孤氏就表现出超常的政治敏锐性。北周宣帝死后,独孤氏就预感大局已定,告诉杨坚:“大局已经是现在的样子,不如早日取得政权!”让杨坚当机立断,从而促使杨坚废周自立。杨坚对独孤氏从心眼里佩服,杨坚“每事唯后言是用”,做什么事都得听取独孤氏的意见,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政治上简直就是离不开独孤氏了。

隋文帝治政时期,厉行节约,这与独孤皇后的宣导有很大关系。有一次,突厥人向幽州总管索卖一箱价值八百万的明珠,明珠光明剔透,质量上乘,幽州总管怂恿独孤氏买此珍品。但是她说:我现在不需要明珠,目前边关不宁,经常受到威胁,边防将士浴血奋战,劳苦功高,若将此八百万分赏有功者,岂不是比我独自一人享用更有意义?此语传出,美名远播,朝廷大臣上下欢呼,谓有此国母乃大隋的幸事。隋文帝也因此更加敬重独孤氏。

独孤皇后公私分明,她的表弟犯罪当斩,文帝想要看在独孤皇后的面子上赦免他的罪行。然而,独孤氏说:这涉及国家刑法大事,怎能为了我一个人的情面而更改国家刑律?文帝听到这样的话更加感动,遂将独孤皇后的表弟处死。独孤皇后诸如此类的举动以及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令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倾倒,因此她与文帝并称为“二圣”。独孤氏精明的头脑让杨坚对她很依赖,独孤皇后谈论政治头头是道,朝中大臣们没有不服气的。

女权主义,倡导一夫一妻制

杨坚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很依赖独孤氏,独孤皇后和隋文帝感情也十分和睦,但自古皇帝都是三宫六院,隋文帝自然也想充实后宫。独孤皇后不愿别人与自己共享一个丈夫,所以她并没有给杨坚这样的机会。她因此改革后宫,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个货真价实的女权主义者,一个一夫一妻制的忠实捍卫者。

说到独孤氏特殊,不仅因为她的显赫身世、她的才干以及她的美貌,还因为她能让自己的丈夫隋文帝一辈子服服帖帖,一生只娶她一个。单论这手段,也让人不得不赞叹。

独孤皇后以嫉妒闻名,她改革后宫,嫔妾、三妃,一概不设,并把这样的制度推广到满朝文武,营造一种举国上下推崇一夫一妻制的良好氛围。在这样良好氛围的带动下,皇帝自然就不觉得委曲。于是她让皇帝下旨,规定满朝文武乱娶妻妾者,一律不予提拔重用。所谓前途和女人只能选一样,自己掂量着办,孰轻孰重,自有定夺。为了让大家能有个切身的感受,她甚至将太子杨勇废掉。

杨勇宅心仁厚,没什么心计,就是贪图美色。杨勇的原配元氏很得独孤氏喜欢,偏偏杨勇瞧不上,宠爱别的姬妾,这就戳到独孤氏的软肋上了,再加上杨广在旁边煽风点火,于是独孤氏常给杨坚吹耳边风,说连你这个皇帝都是一个老婆,他做太子的就敢妻妾成群,将来肯定是个败家子儿。独孤氏让杨坚废掉太子,可谓一石二鸟,一方面是肃清不利于一夫一妻制实行的氛围,好叫那些大臣们看看,亲儿子我都敢下手,你们还不是小菜一碟?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杨坚,少动别的心思。所以说独孤氏在氛围营造上也是煞费苦心。

隋文帝也不是没犯过错误,《隋书》记载文帝曾经倾心于宫中一女奴,刚刚临幸过后,就被独孤皇后察觉,竟然趁文帝上朝之时,将此女处死。独孤氏杀掉宫女之后,杨坚一下子血往上涌,愤怒到了极点,这愤怒里更多的是一种憋屈,是面子问题,杀宫女这不明摆着让杨坚难堪吗!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皇帝,连保护一个宫女的能力都没有,满朝文武嘴上不敢说,心里一定会嘲笑自己。杨坚怒是怒了,但还是敢怒不敢言,这怒火愣没敢和独孤氏发,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己总得想办法发泄,又惹不起独孤氏,怎么办呢?杨坚别无他法,也只能气急败坏地拽过一匹马骑着就出了宫,相当于现在的叛逆少年离家出走,不同的是少年反抗的是父母,他怕的是老婆。于是越想越憋屈的他漫无目的地狂奔二十多里,皇帝被妻子所逼离家出走在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这场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马跑得不定多快呢,好似酒后驾车,神经麻木会令速度变得飞快,超速行驶也能释放压力啊。杨坚在荒僻的山谷中一直待到将近后半夜才回,平生第一次发出渴望自由的心灵呐喊:“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这个皇帝当得还真不如一个平民百姓啊,皇帝被皇后挤兑成这样,也够可怜的。天子的颜面扫地,大臣们还得反复劝他,说你为了一个女人而置天下于不顾不值得,其实都是为你好,隋文帝当然不会不懂这些大道理。

说归说,闹归闹,堂堂一国之君总不能老在荒僻的山谷待着。聪明的独孤氏也懂得给皇帝台阶,等杨坚一回来,喜极而泣,又是哭又是谢罪,在大臣高颎、杨素的劝解调停之下,这事总算过去了,不过二人自此也就有了嫌隙,不像以前那么好了。

在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终于可以纵情声色,隋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就在生命岌岌可危之时,杨坚又想起了独孤氏的好,对左右说:“使皇后在,吾不及此。”要是她还管着我点,我也不至于落到如此田地啊,说到底还是命重要,自己苦苦追寻的美色只会把身体弄坏,独孤皇后的严厉也不是没有好处啊,这下算是明白了,可惜已经晚了。就在独孤氏死后两年,隋文帝也追随而去了。

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五十九岁,葬于太陵。

相关文章